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2019 春季文化課 —心得 by陳怡均

阿南教授、Helen老師,您好:

我是去年秋季文化課程那個沒學過泰文也沒去過泰國(連路過轉機都沒有!!!)、只是單純因為看泰劇入迷泰國文化的人!去年上完課之後就一直在等待這次課程的到來~~

第三堂課下課時有機會跟Helen老師小聊一下,有跟老師聊到台灣很少泰國歷史的書,唯一一本比較完整的『泰國史』我雖然看完了但我自己覺得內容太硬,老師直接推薦我看簡體書,建議我找『泰國通史』來看,沒想到我人生第一本簡體書居然是在講泰國歷史!!!
最後老師邀約我再寫一篇心得,其實之前有想過要再寫一篇,只是最近有點詞窮,暫時無法將這課程帶給我的火花用合適的文字完整的表達出來。

這次我選了2堂課,第一個是『泰國國家及地方節慶的由來』,一看到這個題目時我以為會像聽中國民間故事一樣,會聽到很多泰國鄉野傳奇,就像我們的三大傳統節日一樣。但是真正上了課之後,我沒想到泰國受到印度的影響這麼大,還穿插了印度神話在裡面,頓時很後悔幾年前去吳哥窟回來後,沒有逼自己看完印度神話故事,因為印度神話故事我現在只知道梵天、毗濕奴跟濕婆神,所以教授在講解水燈節時我少了那麼一點感覺(還是因為沒有對象可以一起放水燈(誤)🤣),因此我決定要去看印度神話故事來補足這一塊的空白!

今年宋干節的時候,FB的泰國自助旅遊社團,有很多高手分享去泰國體驗宋干節的照片,但最吸引我的不是考山路的潑水大戰,而是寺廟的僧侶幫民眾祈福潑水的畫面,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場景帶給我深刻的感動,也許是在佛陀前,只要你/妳願意,人人都有資格獲得這平凡祝福的原因吧。
今年另外特別觀察了泰星們在ig分享宋干節的活動,有看到不少他們跟家裡長輩獻花並祈求祝福,之後上課聽到教授解釋這一段習俗時,也就更了解泰國新年的意義。仔細想想其實世界各地的新年最原本的概念應該都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只是現在的速食社會讓年味也跟著快速消失中。

我個人覺得宋干節曆法與娜迦女神這一段的故事很有趣,沒想到娜迦女神隨著時間不同,不同的值班女神會以不同的樣貌來臨,尤其是推算出女神會躺著來讓我很有畫面,哈哈。哪一位娜迦女神來臨,站著、坐著還是躺著來臨、甚至是娜迦龍王的算數這一段說明,教授深入淺出又幽默的說明讓我覺得超有趣的一點也不乏味,進而從中知道古人研究曆法與生活的智慧。另外也很幸運的吃到廚師同學親手做的蝶豆花糯米飯,好吃到我期待我真正踏上泰國的那一天,吃到當地最道地的美食,想想就流口水了。
題外話:其實當時最吸引我眼睛的是教授在黑板做直式除法運算,當時還想說怎麼突然開始算數了,後來知道是在推算娜迦女神與娜迦龍王,看到熟悉的數字計算,讓我這個一直在理科世界打轉的人覺得又驚又喜~~

第四堂課主要在說結夏安居與出夏節,跟佛陀故事息息相關。想不到奉獻給寺廟的蠟燭都能演變成比賽,而且什麼活動都可以眾人聚集在一起遊行,泰國人真的可愛到讓人會心一笑。就像教授與老師說的,這些活動隱含著泰國人對佛教堅定的信念,以及佛教完完全全地融入在泰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很喜歡這種無形的文化氣氛。看到教授分享的圖片,包含全村動員遊行跳舞的畫面,當下我直接聯想到的是日本各地的祭典,一個整個地方動起來的活動某種程度上也是文化的一種延續,能擁有這樣的活動是一種幸福!

另一個課程則是限定講座-『泰國男子的短期出家與寺院生活』。去年下半年剛好7台的泰星Mik要出家2個月,因此有追蹤了他的出家過程,當時看照片或影片時,覺得有些流程不是很懂為什麼?經過教授的說明知道了泰國父母認為兒子出家,可以透過拉著兒子袈裟的邊緣上天堂,才知道很多泰國父母為什麼希望兒子一定要找時間出家。出家的每個步驟都隱含著祈求幸運。可惜的是因為時代的演進,加上時間的不允許,現代泰國男子無法深入瞭解出家的戒律與修行,當時教授笑笑地說未來泰國男子出家這個習俗會慢慢消失,讓我印象深刻也覺得有些哀愁。不只泰國,我覺得世界各地不少傳統習俗愈來愈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除非當地政府與人民有危機感刻意保留,要不然未來只能從書中或影像檔感受這一切。

去年秋季我上的課是刺青與佛牌,加上這次我選的課,不少因當地時空背景演變成泰國特有的文化與習俗,在近30年因資訊傳遞快速使歐美、韓國文化與資本主義的傳入,人們漸漸的往這些外來文化靠攏,使得原本的習俗與習慣快速流逝中,雖然教授在課堂上以玩笑的方式說泰國人現在自己也不知道泰國文化的緣由、或是迷失在金錢裡,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感受到的是教授對於傳統文化即將消失在未來有著無奈的憂心感(也許是我想太多)。

這兩年開始認真去一點一點的認識東南亞,帶給我的衝擊很多,慢慢發現這個世界看似很不一樣很多元,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只是以不同的面貌呈現。我發現接觸愈多不一樣領域的文化與人事物,愈深刻的覺得沒有誰的文化比較高級、誰的文化比較低等,各自的文化隱含自己生活的智慧與核心價值;看似不起眼的旁人其實是身經百戰的專業人士。用開放的心態接受未知的一切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這樣說不表示泰國的一切就是完美無瑕,自己的文化就一無是處,每個地方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也許就是因為缺點的存在才更加襯托出它美麗的地方。教授去年在課堂上說過一句話『在時間面前,我們都是輸家。』,這句話現在讓我時時提醒自己在跟時間賽跑,只能盡可能去做充實自己的好事與心存善念。

寫了這麼多,拿出課堂上記錄在手機與講義裡的筆記(因為寫字太慢,只好加減將老師翻譯的內容記錄在手機裡),來來回回修改了幾次,但以上的心得還是無法將我得到的完整表達出來,很抱歉寫的這麼辭不達意。我真心謝謝教授與口譯老師們願意犧牲額外的時間與精力準備如此精采的課程,雖然教授講解時我偶爾只聽得懂幾個單字,但還好有口譯老師們精準地翻譯,幫助我了解內容,教授與老師們就像結夏安居中的蠟燭提供光明助我這個凡人長一點點智慧,謝謝!

敬祝 一切安好

陳怡均 敬上
20190513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泰國男子 一定要出家嗎? (上) By Helen 鄭


最近有位學生問我:
泰國男生一生中
一定要出家一次嗎?
因為他的泰國朋友
最近要短期出家去了,
接著又問了一堆的問題。


在這裏,
把他的問題綜合整理後,
簡要回答如下:


大家都知道,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
憲法並沒有這麼規定,
憲法只是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
(泰國憲法第九條),
真正的關鍵是,泰國立國數百年來,
王室一直是擁護佛法的,
其他國家出現的毀佛,在泰國幾乎從來不曾出現過,
非僅如此,從創立泰國文字的蘭甘亨大王
(Lamkamheng Maharaja) 開始,歷代國王剃除鬚髮,
親自出家體驗修行,數百年來已成常例。


想想看,
中國光一位南朝梁武帝捨位出家就已經這麼轟動了,
何況是歷代國王都出家…………
這種風行草偃、上行下效的力量是很驚人的。


所以,在泰國,佛寺、佛像、佛教僧人遍佈每一個角落,
僧人地位崇高,見到國王,不必向國王行禮,
反而是國王向他們敬禮。
而在今天的泰國,僧人搭公營公車免費,
公車上並標示有保留給出家人的位子,
國家設有完全免費的僧伽醫院,
泰國的紀元用的是佛曆 (釋迦牟尼佛涅槃是西元前543年,
所以西元2006 加 543 就是佛曆2549年)由於整個國家、社會對佛教數百年來的護持,讓所有想過清靜生活的出家人
(抱歉!精確地說,是只有男性出家人,
因為女性的出家傳承在南傳佛教國家如泰、緬、寮國,
以及西藏已經中斷很久了),可以衣食無憂、專心修學,
也因此,數百年來培育出許多行持傑出的高僧,或者精通各種學問;
或者已經修成正果;或者有種種的神通力;
各式各樣的事蹟教一般人對行人升起起莫測高深的景仰心與敬畏心。


例如泰國流傳最廣的鬼故事『那娘』(Nang Naˋ,電影中文翻成『幽魂娜娜』),
一群人被陰魂不散的『那娘』驚嚇到無以復加,
還請來懂法術的道士來做法術、燒鬼屋、甚至掘墳,好一陣混亂驚恐,
到最後,有能力出來收拾局面、勸服那娘魂魄安息的還是當時的高僧Somdek Do,
這便是個最典型的例子
(在咱們愛看的金庸小說裏,最厲害的人物其實也還是佛門裏的高僧,不是嗎?)。

........)

大家可能不知道,
還有一位有名的出家人:
電影『國王與我』裏的國王-----拉瑪四世(電影裡的尤勃連那),在登基前,
過了27年的出家生活,他不但精通種種學問,並且思想開放,
帶頭從事許多與西方文明的交流,當東方各國還在奮力抵擋西方勢力入侵時,
他就已經請西方人來教導他的小孩英文了,所以他不但是是泰國現代化的肇始者,
要說是讓泰國在十九世紀成為整個東南亞各國中,
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大功臣也不為過。


就像西方人一出生就被認定為是基督徒一樣,文化傳統造就成:
大部分的泰國人也是在出生報戶口時就被填上『佛教徒』,然而,
並不是所有的人對深入佛教或提升個人精神生活都有興趣的啊,
所以,今日的泰國,也有許多從來不去寺廟的佛教徒,
要他上寺廟拜拜佛求平安還ok,其他的一概不清楚,也沒興趣知道。 


因此呢,千萬不要以為佛教國家的意思就是:
所有人都了解佛法,或都有在奉行佛法,
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還是忙著討生活比較要緊的啦!!
其他國家會發生的犯罪行為,泰國當然也都一應俱全的
(“全球化”這個詞用在這裡好像也還蠻恰當的),
他們的年輕人呢,當然也是跟我們一樣囉,
忙著上網、講手機、打電動,
以及上”麥當勞”吃漢堡薯條、到”星巴克”喝咖啡聊天啦!!)


本文歡迎引用, 但請註明出處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