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泰國人說泰國--謙哥開講║之《用別國國名命名的泰國特有本土小吃》

常來泰國的同學可能會發現:明明是泰國當地食物,名字裡卻有其他國家的國名,讓人第一眼看過去還以為是來自那個國家的小吃,結果真正去到那個國家時才發現當地並沒有這種食物,甚至與該食物毫無關係,真是一不小心就鬧出笑話。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泰國有哪些有著“洋名”的泰國小吃吧! 《一、 印度香蕉或馬來香蕉(กล้วยแขก)》
印度香蕉或馬來香蕉簡單來說就是炸香蕉,是以生香蕉裹粉油炸而成的零食。一般泰文口語會習慣上將印度裔跟馬來裔通稱為“Khak,泰文:แขก”。至於這道炸類食物為何會以Khak為名說法不一,有的說是馬來人擅長製作裹粉油炸類食物,而早在大城時代販賣炸香蕉的主要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有的則說這道小吃其實是從印度傳入泰國的。不過,有很多泰國人到印度遊玩時才發現其實當地沒有這種食物,而在馬來西亞則有相似的小吃但與泰國這道小吃有所不同。 (圖片取自:http://www.nationejobs.com/citylife/content.php?ContentID=477) 《二、 東京煎餅(ขนมโตเกียว)》 東京煎餅是一種與日本東京無關、而且連日本人也都沒見過的零食。泰國人也不曉得這種煎餅是什麼時候“問世”的,有人猜測可能是“銅鑼燒”或其他日本小吃在泰國的發展。

日本小吃被泰國人所認識最初應該是1964年日本人經營的商場——Daimaru而開始的,可是由於價格過高,所以被泰國人仿效、改良後以廉價販賣,並成為現在倍受歡迎、無人不知、大眾化的路邊小吃。由於一提及日本時,泰國人便會馬上聯想到東京,所以這種小吃便被命名為“東京煎餅”。一開始,東京煎餅只有咖椰醬跟卡士達醬等甜口味,後來在經過改良後,演變出許多種口味,譬如:鵪鶉蛋、香腸、肉鬆等等。 (圖片取自:http://www.foodtravel.tv/recfoodShow_Detail.aspx?viewId=2025) 《三、新加坡珍多(ลอดช่องสิงคโปร์)》

   珍多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極為普遍的甜品,其主要配料是綠色粉條。這種甜品歷史悠久,甚至成為東南亞各民族美食的精髓,所以難以判斷到底是由誰傳給誰。 那為何珍多在泰國被稱為“新加坡珍多”呢?這個謙哥也非常不明白,在南方老家時一直只叫她「珍多」,來到曼谷後才聽到許多人都用「新加坡珍多」這個名字。經詢問後才知原來早在1961年曼谷唐人街一家叫做“新加坡”的電影院,前面有一家專門販賣這種解暑甜品的小店,在當時深受人們歡迎。所以當地人都會習慣地稱珍多為“新加坡電影院前的珍多”,再後來,為了方便溝通就將原來過於冗長的全名簡稱為“新加坡珍多”。 (圖片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gNMXqdSDc) 《四、新加坡餅乾(คุ๊กกี้สิงค์โปร์)》
  這又是一個帶有新加坡頭銜的小吃,不過在新加坡卻沒有人認識。新加坡餅乾裡有腰果,味道甜中帶鹹,略有一些燭薰味。有人說,泰國人受西方人影響後開始學習製作餅乾,還研發出自己特有的口味,燭薰也是泰國特有的食物製作方式,這種餅乾“泰西合壁”的將兩種不同的製作方法結合起來成為了一種新的泰國本土小吃。 那麼這種餅乾又跟新加坡有什麼淵源的呢?其實最初在泰國很難買到製作西式零食的材料,只能從新加坡進口,而這種經泰國人首創的餅乾又不知道叫什麼才好,因此便以主要材料引進地將其命名為「新加坡餅乾」。 圖片取自:http://topicstock.pantip.com/food/topicstock/2011/04/D10421543/D10421543.html 《五、卡農晶(ขนมจีน)》

  「卡農晶」若以泰文直譯的話是“中國小吃”。卡農晶雖說是卡農(泰語意謂“小吃”或“零食”)但在泰國卻是正餐,而這種食物在中國卻沒有人知道,光看名字是不是讓人覺得這是種非常“自相矛盾”的食物呢?為什麼要管它叫做“中國小吃”的呢?有些人說是因為這道食物的主要材料與中國的麵條相似,所以乾脆叫做“中國小吃”。 不過現在有一個更站得住腳的說法,說卡農晶原應該是來自孟族語,“卡農”為麵條之意,而“晶”則是“熟”的意思。卡農晶早在大城時代便是人人皆知的食物。麵團發酵弄成線狀後煮熟,食用時搭配各種咖哩辣湯、鮮蔬菜等配料,可謂是一種好吃又健康食物。 (圖片取自:http://www.manager.co.th/Food/ViewNews.aspx?NewsID=9550000015137) 《六、美國炒飯(ข้าวผัดอเมริกัน)》
 炒飯對泰國來說是"舶來品",不過「美國炒飯」卻是在泰國“土生土長”的一道食物。 泰國的炒飯有好幾種口味,都是借鑑了中國的烹飪法並經過改良後成為具有本地特色的一種食物。泰國的「美國炒飯」名字裡雖然有“美國”兩個字,但卻與美國無關。美國炒飯是以米飯跟番茄醬、葡萄乾等材料進行翻炒,食用時佐以香腸、炸雞、荷包蛋等配料。它的起源也有幾個說法,比如說在越南戰爭爆發時期(1955年至1975間),大量美軍湧入泰國紮營,在泰國東北部有個華人廚師在美軍軍營經營飲食生意,為了迎合美軍的口味,自創出具有美式早餐特點的炒飯。 還有另一個說法是說該食物由Suriphan夫人在1954年時首創。 Suriphan夫人當時在曼谷廊曼機場內一家餐廳擔任總經理,在某航班預定了美式早餐後,卻突然取消航班,致使剩下許多早餐沒人吃。Suriphan夫人覺得很浪費,便以那些剩下的美式早餐來做炒飯,成為今天美國炒飯的前身。 (圖片取自:http://www.ladyguides.com/ข้าวผัดอเมริกัน-เมนูน/) 這些光聽名字讓人誤以為是外來食物的本地小吃,除了名字有趣外,各富特色的口味也成為受人歡迎的主要原因。在了解了它們的起源後,如果大家有機會來泰國的話記得去嚐嚐看,說不定會“愛不釋口”喔。 ●主要參考 http://foodstorythai.com/อาหารชื่อต่างประเทศ/ http://myturkeyfood.blogspot.com/2012/05/singapore-cookies.html http://www.oknation.net/blog/muslimchiangmai/2010/09/13/entry-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