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政治評論] -- by 香港, 星島日報

昔和平政變, 今緣何流血清場?
2009-04-14
香港, 星島日報


泰國局勢日益緊張,隨著政府武力清場,
抗議群眾流下第一滴血,今次的衝突,
和港人印象中泰國經常出現的和平示威,
甚至軍事政變的經驗大相逕庭,顯示當地社會
矛盾深化,政局已經不能再以傳統智慧理解。
擁護前首相他信為首的紅衫軍,趁潑水節前發動大規模示威,雖然知道局勢有變,但仍有大批港人,在復活節假期間按計畫赴泰度假。除了因為行程難以改變和已支付團費外,認為泰國政府和在野黨今次對峙,將會一如往常以和平方式進行,亦是港人放心遊泰的原因。


不少旅客在起程前接受訪問,表示有信心「抗議不會騷擾到遊客」,又或者「他們示威和平,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但隨著過去三天形勢急轉直下,港人一向分析泰國政局的方法,似乎不再奏效。

他信改變傳統利益分配


為甚麼今次泰國衝突,形勢會比過去嚴峻,甚至罕有地釀成流血呢?這得要從背景談起。過去泰國不時發生政變,上台者卻全部有軍方背景或支持,成為利益集團內的再分配過程,這種權力更迭雖然稱為政變,但卻是建制內有默契下進行。


泰國政治利益均衡出現變化,源於前首相他信上台,這位以民選身分上台的首相,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提出嶄新的經濟理念,強調不再以出口作為帶動經濟的火車頭,反為著重大力刺激本土經濟。在新政策下,農村群眾成為得益者,相反傳統的中產和商界,就未必認同。


他信的政策令他成為民眾英雄,同時變成既得利益集團的政敵,結果他在貪污指控下流亡國外,影響力卻長期沒有消散,他支持的政黨在多次選舉中,都能夠重新上台,造成在選舉外角力屢屢發生。


上次親中產和商界的黃衫軍佔領機場,向親他信政府施壓,令到大批港人滯留當地,這次事件已標示抗爭行動出現質變。過往的軍事政變,幕後對誰上台、誰下台已心中有數,發動政變只是形式上的權力交接。現在的兩派角力,大家都沒有自願交出權力的共識,要達致取得政權,只有透過窒礙當權者施政來達致,過程中固然難免有震盪,而且還有擦槍走火,意外失控的可能,而且這種奪權方式,表達途徑多數是愈演愈烈,危險性不斷提高。


舉無法調和階級衝突


泰國實施選舉多年,一直以來國家都是由傳統建制力量統治,他信的出現,破壞了這個平衡,但同時無法取得控制性的權力基礎,播下了今次流血衝突的種籽。


民主選舉,本來是分配利益的一種政治機制,奈何泰國當前局面是,社會不同階層無法透過選舉,調和各種階層的利益,如果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影響了經濟和民生,未來的矛盾和衝突有可能會升級。要避免局勢走向惡性循環,就要各階層能夠心平氣和,願意各自作出妥協,重新謀求共識;又或者出現能穩住局面的強人,否則,一向平和的泰國,要重回昔日的穩定,恐怕不是一件易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